一、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7月略有回升
8月4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受黑海倡議終止以及最新大米貿易限制政策實施的影響,國際食品價格指數7月出現回升。2023年7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3.9點,環比上升1.3%,與2022年7月同期相比下跌了11.8%。7月食品價格指數反彈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油價格指數顯著上升,較6月環比增長12.1%,扭轉了連續七個月的跌勢。國際葵花籽油價格環比反彈超過15%,原因是在俄羅斯決定終止實施黑海倡議后,出口供應的不確定性再次出現。由于主要生產國的產量前景引發擔憂,棕櫚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的世界價格均出現增長。
二、裁軍事務高級代表:必須緊急應對執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體制薄弱環節
8月7日,聯合國主管裁軍事務的副秘書長兼高級代表中滿泉在向“加強《禁止細菌(生物 )和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儲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問題工作組”第二屆會議發表的視頻致辭中強調,面對全球生物風險發生的巨大演變,《公約》自身必須得以加強,在履約方面存在的體制薄弱環節也必須得到緊急應對。新冠大流行提高了人們對生物風險嚴峻程度的認識,同時也表明傳染病可能產生災難性的全球影響。加強《公約》是一項集體和全球責任,“我們現在有機會將各方聯系起來,共同思考生物武器構成的威脅”。
三、氣象組織正式宣布2023年7月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
8月8日,聯合國氣象組織及其合作伙伴正式宣布,2023年7月成為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打破了至少12萬年以來的歷史記錄。全球多個地區7月份都出現了熱浪。今年4月的“異常高溫”導致7月海洋表面溫度比1991-2020年平均溫度高出約0.51℃,致使全球海洋表面溫度創下歷史新高。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有觀測記錄的歷史最高值,其濃度的持續增加推動了長期變暖的趨勢。
四、世衛組織傳統醫學峰會:通過科學釋放傳統醫學的力量
8月17日,由世界衛生組織主辦的首屆傳統醫學全球峰會在印度城市甘地訥格爾召開,會議聚焦的重點是分享該領域的科學證據和最佳實踐。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會上強調了傳統醫學對人類健康的“巨大”貢獻,及其對健康與環境之間“密切聯系”的詮釋。通過此次峰會以及去年成立的世衛組織全球傳統醫學中心,世衛組織一直致力于傳播傳統醫學在政策、標準和規定方面的信息,以便人們能夠安全、經濟、高效和公平地使用傳統醫學。他敦促各國研究如何以最佳方式將傳統醫學和補充醫學納入國家衛生系統,并通過科學和創新釋放傳統醫學的力量。
五、金磚國家峰會:古特雷斯呼吁全球團結一致,應對生存挑戰
8月2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金磚國家峰會上發表講話時強調,我們亟需團結和正義來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緊迫挑戰,包括氣候危機、經濟差距以及影響全球的暴力沖突。他表示,不斷加劇的氣候變化、貧困、饑餓和不平等給世界帶來嚴重影響,各國僅靠多極化無法確保和平與公正的現狀,要建立強力有效的多邊機構支持這一轉變。他呼吁重新設計全球金融架構,加強氣候行動,并強調了執行氣候團結協定和加速議程的重要性。
六、世衛組織持續關注新冠變異株EG.5和BA.2.86
8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警告稱,新冠病毒仍是一個全球健康威脅,新的變異株正在導致住院、重癥和死亡病例的增加,各國必須進行長期管理,挽救人們的生命,防止新冠長期癥狀帶來的負擔。根據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流行病學報告,在全球范圍內,XBB.1.16和EG.5是最流行的變異株,分別有106個和53個國家報告。兩種變異株的感染占比分別達到23.9%和23.8%。世衛組織敦促各國不要拆除已建立的新冠疫情基礎設施,并指出保持早期預警、監測和報告、變異追蹤、提供早期臨床護理、為高危人群接種強化疫苗、改善通風條件以及定期溝通至關重要。
七、國際勞工組織: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會增強就業
8月21日,國際勞工組織的一項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就業:對工作數量和質量潛在影響的全球分析”的最新研究發現,人工智能更有可能通過實現某些工作的自動化來增強就業,而不是徹底取代工作崗位。文職工作受技術的影響最大,近四分之一的崗位受到高度影響,超過一半的崗位受到中度影響。然而,在管理類、專業類和技術類等其他職業類別中,只有一小部分崗位受到高度影響,約四分之一的崗位受到中度影響。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受到的影響差異顯著,在高收入國家,總就業崗位的5.5%有可能受到技術自動化的影響,而這個數字在低收入國家只有約0.4%。
八、聯大主席敦促各國積極落實水事會議成果
8月22日,聯合國大會第77屆會議主席克勒希在瑞典舉行的世界水周高級別小組會議上表示,國際社會需要總結在2023年水事會議上吸取的經驗教訓,更好地籌備即將于下個月開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水事會議閉幕至今已經過去了近五個月,目前,僅有塔吉克斯坦、荷蘭和塞內加爾三個國家自愿實施《水行動議程》??死障OMc會代表總結水事會議的經驗教訓,利用這個機會實現轉型和突破,否則“我們就會錯失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機會”。
九、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全球北方締約國拒絕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有違不歧視承諾
8月30日,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呼吁《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的“全球北方”締約國,特別是德國、瑞士、英國和美國,放棄在新冠大流行的防護、疫苗、治療及醫療保健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產權,以充分尊重人權。委員會強調,這些締約國始終拒絕就免除《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 協議)達成一致,這有違《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所規定的義務,特別是其保障不歧視原則的義務。委員會還呼吁全球北方締約國提供資源,使較貧窮的國家能夠獲得《國際衛生條例》規定的核心醫療能力,并使所有人都能獲得疫苗、相關藥品和其他必要的設備與物資。
十、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往往成為抵御物種滅絕的最后防線
8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評估顯示,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以地球表面1%的土地承載超過20%的全球已知物種量。對于實現《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來說,保護這些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至關重要。評估顯示,世界遺產地包括超過7.5萬種植物(包括樹木)和逾3萬種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教科文組織呼吁《世界遺產公約》的195個締約國加大遺產地保護投入,鼓勵各國推薦更多具有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的地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